发稿时间:2017-09-08 19:40:00 来源:中国青年网
字号:
中国青年网德州9月8日电(通讯员 李辰曦)7月25日,盛夏季节,99905银河官方网赴费县薛庄镇红色旅游精准扶贫服务队的七名队员心似骄阳,因为他们要在费县这个地方开始第一次会合并将一同前往薛庄镇展开精准扶贫发展现状实践调研,深入基层,切实感受在精准扶贫的政策下人民生活水平的巨大变化。后来在队员们的讨论中得知,这一天他们的心情都是充满期待又略有激动的。
红色旅游融入精准扶贫
费县薛庄镇群山环绕,不仅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生态环境,还是大青山胜利突围旧址所在地,《沂蒙山小调》诞生地,红色文化气息浓厚。薛庄镇近些年来以开发红色旅游资源为重点,提升整体产业化水平,帮助革命老区人民脱贫致富。
第一天队员们就先到达了大青山胜利突围纪念广场,参观大青山胜利突围纪念馆。讲解员告诉队员,自开馆以来,接待人数每年都在增加,很多学校还有政府机关部门将此作为革命教育学习基地。此次,队员们就遇到了来此进行参观学习的政府机关部门人员,看到他们认真聆听,驻足凝视。队员对他们其中一人进行了采访:“真的是深有感触,这个纪念馆布局好,讲解员声情并茂,把我带入到了那种战争的环境中,真的挺感动。”
随后队员们又前往沂蒙山银座天蒙景区,从景区经理那里队员们了解到该景区是由鲁商集团投资,并于2016年7月开业的的新5A级旅游景区。薛庄镇政府实现了将引进外地投资商与提升本土红色文化旅游品质相结合的战略模式,并带动了周边一系列如农家乐,特色手工艺品等项目的开发,进而扩大整个地区红色旅游产业的规模,促进基础设施的完善,从全方位多角度为村民提供商机,改善村民生活,实现脱贫。“开业的这一年来,游客大多数来自临沂市,我们景区在全省乃至全国的知名度还有待提升,但是现在我们有红色旅游精准扶贫的政策扶持,未来游客数量一定会呈井喷式增长。”经理信心十足。
实践团成员在沂蒙山小调博物馆合照留念。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王洁 摄
“人人那个都说哎,沂蒙山好......”优美动听的旋律从白石屋村悠然飘出。天蒙脚下,队员们徒步前往白石屋村——《沂蒙山小调》诞生地。进入小院中,一位穿红衣的大娘拿起话筒唱起《沂蒙山小调》,曲调悠扬婉转,极具感染力。在与这位大娘的交谈中,队员们得知这位大娘叫宋守莲,是第三代传唱人。“即使唱了一辈子,我还愿意继续唱下去,并传承给下一代。”宋大娘满怀深情的说。导游告诉队员们1999年,为了纪念《沂蒙山小调》的诞生,费县县委、县政府在《沂蒙山小调》诞生地建立了纪念碑、纪念亭,现在这里已经是天蒙山景区的特色景点。
贫困户受益于精准扶贫
在城阳村,村支书得知队员们是来调研精准扶贫发展现状后便将队员们带领到一家贫困户的门前,看到新大门,新房子,新院子,队员们有些难以置信,这哪里像是贫困户。正当队员们费解时,一位爷爷从屋里来热情迎接。队员们向爷爷提出了疑惑,爷爷拿出贫困资料袋,当看到贫困证明时,队员们的疑惑才被消除。
队员们翻阅贫困户资料袋。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王洁 摄
从曾经的断壁残垣,破旧不堪到现在的焕然一新,宽敞明亮,今昔的鲜明对比让爷爷对现如今的生活格外满意。“我身体不好了,也无法长时间做农活,没有劳动收入,但现在每月都会有生活补贴,这房子也是政府修盖的,以前的房子阴暗,也没有暖气,现在好了,这房子明亮,暖气水电都有。”队员顾浩问爷爷:“您对现在的生活满意吗?” “太满意了,在国家的这个扶贫政策下,我的生活有了基本保障,能吃好穿好住好,非常满意,你们一定要向上面传达到我会永记党的恩情。”爷爷激动的说。
走出屋外,队员李祎不禁感慨道:“在那么贫困的条件下过来的爷爷现在住上了好房子,实地走入基层才能真正了解到国家为改善贫困户生活条件所做出的巨大努力。”
特色产业助推精准扶贫
队员们走在城阳村的小路上,看到田间有一个一个的塑料大棚,规模很大,队员们很是好奇。村支书告诉队员们,这些大棚里养殖的都是蝗虫,蝗虫养殖已经成为城阳村的特色产业之一了。家家户户在种植农作物之余养殖蝗虫,作为副业这切实增加了农民的收入,部分村民依靠养殖蝗虫实现了脱贫。
正当队员们想要近距离观察这些蝗虫时,见到一位大娘正在将饲草放进大棚里对蝗虫进行喂养,队员们便上前询问蝗虫养殖的具体事宜。在与大娘的交谈中队员们得知蝗虫养殖技术简单,无论是老人还是家庭妇女都能管理。风险小、投资少还能获得较高的回报,可谓是获益多多。像大娘这样的蝗虫养殖户他们会在早上九点钟左右的时候开始喂养蝗虫,每天2—3次,一直持续到下午5点钟。“咱们北方一年有三次的收成,我一年的总共收益有2、3万吧,还挺多。”大娘满意的说。
大棚里的蝗虫正在啃食饲草。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王洁 摄
队员查紫振跃跃欲试:“大娘,能不能让我们进到大棚里参观一下。”大娘爽快的答应了。大棚里的地上铺着一层饲草,成批的蝗虫在饲草上蹦跳,看着数量如此庞大的蝗虫,听着巨大的嗡嗡声,队员们大开眼界。“蝗虫虽小,但不能小觑啊,将田间无用的杂草用来喂养蝗虫,既除了杂草又养殖了蝗虫还增加收入,这真是一举多得啊。”村支书说到。村民们养殖蝗虫也是通过可持续发展的方式,这更能实现长效脱贫。
现如今在国家的大力支持下,在精准扶贫政策的扶持下,薛庄镇已经找到了适合自己的脱贫致富道路,大部分家庭也已经摆脱了贫困。该团队成员在此次调研中成功从理论走向了实践,既了解到了精准扶贫政策在基层的落实情况又体会到了当代大学生应当背负起运用所学为国家为社会尽一份力的责任。精准扶贫之路任重道远,大学生助力精准扶贫,一起努力迎接全面小康的到来。